反思是糟糕的,不要时刻反思!|未明子切片_哔哩哔哩_bilibili
字幕
不要进行非专题化的反思。反思是一个糟糕的玩意。也就是说哲学会告诉你不要时刻反思。反思只能在一种条件下发生,就是在悬置的情况下,进入到一种专题性的一个问题域里面。
非严肃的反思,其实通通不是反思,只能算是一种反射性啊,一种反射性。这种反射性是现代的一种精神病理化症状,但是它是无条件的啊。它会导致各式各样的拖延症、恐惧症啊,还比如说强迫症。
我举个例子啊。比如说什么情况下不要反思?你吃过饭,然后要收拾的时候,这个时候你请你径直去收拾,径直去把他收拾掉。如果你反思会造成什么?“哎我我过会还要吃。”“哎,我明年还要吃。”“我为什么要收拾?”“我不是白收拾了吗?”“我碗不是白洗了?”“我这个碗好像放一个晚上,它也不会变得很脏。”“我明天还能用这筷子不洗,没问题。”
它是一种伪装成反思的精神病理化。他就是给你设想:我赚了。就好像说,我可以把自己从这个生活情态里面摘出来啊,就觉得自己自由了诶,我不用收拾了。这种镜像认同是一种恐惧症啊,害怕自己成为这个画面里面的一个角色,对于机械性重复性的一种恐惧啊。
如果你专题性的去反思它,你会发现最优解是吃完立刻收拾掉。就是以这个作为例子啊。
同样的你在所有的消费活动当中,这个时候又通通都有这种致命反思。商家给你设立的就是那个愚蠢的形象,你要规避他,就进入他的埋伏、好的预设好消费陷阱当中去了啊。
不要进行任何廉价的反思,因为它会导致什么?廉价的问题意识啊。“哦好聪明哦,你说的那一套,你站在那个立场就是不对的,因为我这个才是对的,你那个在我眼里就是笨的。”但凡是这种廉价的反思,他都有个特征,他的对手的错误啊,都是荒谬的,都是不值得被选的。
真正的专题化的反思,你反过来要去把对手的错误、对手的立场能够进一步化解到一个发生学机制:它是怎么发生出来的?他是什么样的人?从什么样的生活背景、什么样的阶级地位、什么样的利益格局当中生成出来的?你要整个还原出来,而且在现实当中有依据,你确实见到过这些人,而你也确实目击过,有这样的社会秩序在如实地发生过。
就在这种情况下,我希望大家可以克服,试着去克服一种反思性。克服这个反思性,这个过程是不加反思的,是有益的,是一种益智。我手上这个事儿,我就现在要把它解决掉。比如说我刚刚去我的鞋子弄脏了,我去洗了鞋子。洗了鞋子,我就想到我见到这个事,我鞋子泡了一个下午,我见到这这一堆鞋子说“哎凉鞋啊,这可能是穿久了脏了,我可不可以放完、等我说这个视频录完了我再去洗?”不。这个时候我就不叫对自己说……这个时候就某种不、不想说话的,不想多啰嗦,不想废话的。就是这个时候叫做你看的长远一些,就是一种看得长远一些的一个意志,一个明智,一种明智,一种实践智慧。你可以说亚里士多德式的实践智慧,他会告诉你,这个时候不要进行多余的虚假的反思。这种理论性的反思会永远推迟你的行动。
你根本不会去,你甚至既不会过来录视频,也不会乖乖的把鞋子洗了。可以吧?你会觉得“哎我在在B站上看看,看看那个什么评论啊,或者在知乎里面再刷刷自己的评论啊”,就是说把这时间就是拖延拖到个几点之后,终于要开始录视频了啊,就是没办法了,开始录。那你这个反思越是一种自我安慰,是一种自恋性的啊自我保存。但是说穿了,这个自恋自我保存,这里面这个“自”啊,这个自我它不是真正的主体啊,这里不是主体,它没有否定性的。它这里的自、自我,都是一种享乐机制的一种循环啊,都是一个享乐机制的无脑循环。这种享乐机制他以自我作为幌子。
如果我看我的视频变成了你的这种循环,请你不要看我的视频。我再强调一遍,如果看我的视频让你获得这种虚假的反思感,你要去整个的去面对你的生活现实,不要用片面的想象去代替它。做这样的事情需要勇气,需要魄力,需要你的良心。因为你这样做的话,你不愿面对现实,活在一个理论编织起来的一个幻想当中,你的这种姿态啊,就是小布尔乔亚啊。



Comments NOTHING